close
男子網壇的競爭一向較女子劇烈,曾登上世界排名第一的球員,自然較多。
回顧一些網路和書籍的參考資料,更覺得過去的網球員不少是「明星」。
不是說長相、身型、輪廓,可以當男主角,而且他們很多在打法上、性格上都挺有個性,
職業生涯和個人生活都帶點曲折,不如近期,有不少彷彿曇花一現,在球場內、外都有點面貌模糊。





這些曾經的網球王者,你都認識嗎?




內斯塔 (Ilie Nastase)


內斯塔(Ilie Nastase)作為設立電腦排名榜設立以來,首位排名第1位的男子網球員,
在1960、70年代成名,來自當時東歐鐵幕下的羅馬尼亞,按道理,憑這些條件,他
應該要成為傳奇人物才對。然而,在他登極之時,正值網球界多事年頭,大群頂尖
網球員簽約參加了另一巡迴賽 World Championship Tennis,導致四大滿貫賽事
星光黯淡,競爭、觀賞性大減。Nastase 早年遊走了業餘賽、職業賽,在兩方面都
取得好成績。然而,關於Nastase,最引人談論的還是其欠缺風度的言行,曾經惹來
不少網球員杯葛,有一段時間甚至無人願意在更衣室與他交談,並以其姓氏替他起名
Nasty。因輸血意外而死於艾滋病的著名黑人網球員Arthur Ashe在其自傳
《Days of Grace》中談起艾滋病、性、體育的關係時,就舉例指Nastase會在比賽時
搔首弄姿,揶揄疑似同性戀者的對手。




紐甘比 (John Newcombe)


紐甘比 (John Newcombe) 是1950至1970年初澳洲人統治世界男子網壇時代的最後一位
重量級人馬,但他佔據世界排名第1位其實只得8個星期。Newcombe擁有強勁發球,
擅常截擊,從1960年代中起的10年之間是其事業的高峰期,在四大滿貫賽事共贏得
7項男單錦標、17項男雙冠軍(主要跟Tony Roche合作),並跟同胞、一代網后
Margaret Smith Court贏得2次混雙冠軍,是歷來少數於三個項目都取得優異成績
的男子網球員。1972、73年,又是World Championship Tennis惹來的風波,
Newcombe連續兩年缺席溫布頓的事件卻促成了爭拗雙方舉行談判,解決紛爭。




康納斯(Jimmy Connors)


也許不少人都忘記了康納斯(Jimmy Connors)是公開賽年代的另一個「壞孩子」,
他亦是第一位登上男子網壇世界排名榜首的左撇子球員。1972年起打職業賽,1974年
連奪澳網、溫布頓、美網錦標,職業生涯共得8次大滿貫男單冠軍,其中5次美網冠軍
分別於草地、紅土、硬地三種球場上贏得。他曾保持佔據世界排名第1位時間最久
(268週)及連續週次最長(160週)的紀錄。直至1996年正式退休,共奪109項職業賽
男單冠軍,至今仍是一項紀錄(今後我看也無法被打破!)。1989年,以39歲之齡晉身
美網準決賽,成為網壇佳話。1973年跟「網壇玉女」艾華特(Chris Evert)訂婚,
後來分手;1980年跟一名替《Playboy》拍過照的女模特兒結婚,育有兩名孩子。
2006至08年擔任Andy Roddick的教練。康納斯身材並不突出(1.77米)、單薄
(150磅),但憑著不認輸的拚勁和出色的接發球、反手擊球,堪稱網壇一代「長青樹」。




柏格(Bjorn Borg)


柏格(Bjorn Borg)是1970年代男子網球3巨頭中「明星味」最重的一人,其(活躍的)
職業生涯卻很短促,只得9年(1973-81),卻於參加的27次大滿貫男單賽事中贏了11次
冠軍,6次法網錦標至今仍是一項紀錄,連5屆溫布頓冠軍的紀錄則於07年為
Roger Federer追平。1978至80年,柏格3度連贏打法要求迥然不同的法網、
溫布頓錦標,在公開賽年代(1968年)的男子賽事中,迄今只得柏格有此成就,
其中1980年溫布頓決賽跟John McEnroe 的五盤大戰,被喻為歷史上經典球賽之一。
1983年初,身心俱疲,在26歲盛年宣布退休,震驚國際。後來傳出吸毒、甚至自殺
的消息。1991年,揮着傳統木球拍企圖重返職業球圈,但已時不我予,不久就宣布
改打元老賽。柏格以其穩定、凌厲的正手、雙手握拍反手上旋球稱著,這跟他獨特的
握拍方式有莫大關係。在球場上的冷靜作風,讓他有「冰山」的外號。2008年法網,
他擔任男單賽事的頒獎嘉賓。將講座頒給四連冠的當今球王納達爾(Rafa Nadal)。




麥肯諾(John McEnroe)


麥肯諾(John McEnroe)無疑是一名天才球員,擊球巧妙,截擊技巧堪稱一絕,曾經跟
Bjorn Borg在球場上合演了不少經典大戰。McEnroe的壞脾氣使他的知名度大增。
1978年轉打職業賽,79年在美網贏得首項大滿貫男單錦標,直至85年,共贏得3次
溫布頓和4次美網單打冠軍。1986年,面對沉重壓力暫休半年,跟10歲便得金像獎
的女星Tatum O'Neal結婚(1992年離婚,97年娶次任妻子女歌手Patty Smyth)。
復出後,無法回到原來的巔峰狀態。McEnroe也是出色的雙打球員,曾奪12項大滿貫
男雙、1項混雙錦標。1996年溫布頓,跟葛拉芙(Steffi Graf)合作參加混雙賽事,
晉級4強後,Graf因身體狀況宣布退出,專心單打比賽,老麥曾有微言。McEnroe
是同代頂級球星之中,少數熱衷代表國家參與台維斯杯(Davis Cup)的一人,
他在美國隊中創下了不少出賽紀錄。




藍道(Ivan Lendl)


藍道(Ivan Lendl)有「冷面殺手」之稱,在球場上不苟言笑,爭勝慾望極強。
祖籍捷克,後入籍美國,1980年代初成名,83年首次登上世界排名第1位,分別
3奪法網、美網錦標、2勝澳網,至今尚保持19次晉身大滿貫男單決賽的紀錄
(2009年由Roger Federer追平)。1985年在美網直落3盤打敗 McEnroe後,
直到1990年,Lendl大部份時間排名世界1位。到面對兩名一代發球-截擊高手
Boris Becker和Stefan Edberg,其王朝才正式落幕。Lendl曾有「正手之王」之稱,
其inside-out正手擊球曾是跨時代之作;底線抽擊穩健而具殺傷力,極渴望贏取
溫布頓冠軍,曾「苦練」截擊,可惜只曾兩次晉身溫布頓決賽。Lendl訓練刻苦,
作風低調,傳媒有點嫌棄他的「悶蛋」形象,甚至有贊助商「不放心」,在合約上訂明
Lendl要多點笑容。網球以外,Lendl的高爾夫球打得不錯,也頗有藝術品味。




韋蘭德(Mats Wilander)


韋蘭德(Mats Wilander)17歲成名,1982年贏得法網男單錦標,83至85年每年各贏一項
大滿貫錦標(2次澳網、1次法網),86至87年在世界排名榜上位列前三,1988年攀上
職業生涯頂峰,連贏澳網、法網、美網錦標,世界排名登上第1位。然而,從此便彷彿
失去動力,1989年年終排名掉至12名,90至95年成績載浮載沉,排名曾一度下跌至
330位。1996年參加了兩項比賽就正式退役。Wilander越過巔峰後便速速「殞落」,
是男子網壇中的少見案例。也許是他的爭勝意志不夠旺盛,加上1990年起ATP一統男子
網球巡迴賽,令賽程開始變得頻密,又重訂計算排名積分的制度,都可能是Wilander
「不得善終」的原因。7座大滿貫男單錦標外,Wilander也是瑞典在1980年代稱霸
Davis Cup的主要功臣。現在,除了參加元老賽,2007年底開始,Wilander 擔任
法國球員Paul-Henri Mathieu的教練。




艾柏格(Stefan Edberg)


艾柏格(Stefan Edberg)的截擊,尤其是反拍截擊,是歷史上的典範之一;
跟兩名同胞前輩Bjorn Borg和Mat Wilander一樣作風低調,球風卻毫不相同。
Edberg並非傳統底線型球員,他的發球較重旋轉,打球姿勢正宗,打法優雅,
力量不算強,進攻意識卻絕不薄弱。Edberg在青年組賽事已經光芒四射,1983年連奪
四大滿貫青年組男單冠軍,同年轉入職業賽;1984年贏取洛杉磯奧運男單金牌
(表演項目;1988年漢城奧運成為正式項目,得銅牌)。1985至92年,分別於澳網、
溫布頓、美網兩奪男單冠軍,其中1988至90年跟Boris Becker連續3年於溫布頓決賽
對壘,代表著發球-截擊打法再次支配草地網球比賽。1990、91年兩次年終世界排名
第1位;1989年,一失又一得,跟法網錦標擦身而過,五盤大戰以2-3敗於張德培,
年底則連挫世界排名前兩位的Lendl和 Becker,奪取個人唯一一次年終賽冠軍。
1993年在澳網最後一次打進大滿貫男單決賽,敗於Jim Courier。1996年退役,
最值得紀念的,就是當年在澳網贏得3次大滿貫男雙冠軍。




貝克(Boris Becker)


貝克(Boris Becker)1985年以17歲之齡,憑超強勁發球、魚躍式救球等「絕活」
於溫布頓奪標,創下了3項紀錄:最年輕溫布頓冠軍、首名非種子兼德裔(當時為西德)
冠軍,1986年直落3盤輕取世界排名第1位的Lendl衛冕成功。1987年是迷惘期,
88年再晉溫布頓決賽,89年連贏溫布頓、美網冠軍,91首奪澳網錦標後,登上了世界
首席。Becker在排名榜上獨佔鰲頭的時期不長,巔峰過後,1992至96年偶有佳作,
打法上更全面、成熟,截擊以外,接發球、底線擊球都十分強勁,1992年跟
Michael Stich合作贏得巴塞隆那奧運會男雙金牌;1992、95年再兩度奪取年終賽
錦標,1996年在澳網最後一次贏得大滿貫男單冠軍。然而,1994、96年兩次於年終賽
決賽負於Pete Sampras的比賽,同樣令人回味。1993年跟非裔女演員兼計設師
Barbara Feltus結婚,兩人曾經接到死亡恐嚇。風雨過後,兩人於1999年離婚。
生活高調的Becker,近年就有私生女、逃稅等個人煩惱。




柯里爾(Jim Courier)


柯里爾(Jim Courier)1988年投身職業賽,在出道之初,外界並沒有對他抱存太多
期望,至少在美國本土找尋希望新星時,Andre Agassi後,就是 Pete Sampras、
張德培,甚至David Wheaton,沒有Courier的份兒。1991年於法網中一鳴驚人,
擊敗曾經一同受訓的「師兄」Andre Agassi首奪大滿貫冠軍,同年晉身美網決賽。
1992年連贏澳網、法網,並登上世界首席。1993年在澳網最後一次贏得大滿貫錦標,
同年晉身法網、溫布頓決賽。1994年成績大倒退,只於澳網、法網打進4強,此後無法
回到頂尖排名。在當時的一場比賽中,他在換邊休息時,掏出了一本書來讀得津津有味,
令人懷疑他是否已經失去鬥志。事實上,直至2000年退役為止,Courier再沒有再任何
大賽打進決賽。Courier的打法以底線抽擊為主,屬「耐力纏鬥」型,強勁的正手擊球
和接發球是其重要致勝武器。他也酷愛棒球,其雙手握拍反手擊球的動作便有濃厚的
棒球擊球的味道。退役後,Courier開辦了體育活動推廣公司,常任大賽旁述員。




山普拉斯(Pete Sampras)


山普拉斯(Pete Sampras)是大概是網球歷史上的王中之王。1988年出道,89年
在美網以3-2打敗衛冕的Mats Wilander,90年美網連挫 Lendl、McEnroe、Agassi
勇奪冠軍,一代巨星從此誕生。1991、92年屬調整期,93至 98年是事業巔峰期,連續
6年年終排名第1位,1993至2000年每年至少贏得一項大滿貫錦標。2000年溫布頓後
步入長達26個月的冠軍荒,2002年美網上演了一場撼動人心的告別戰,以非種子球員
身份第5次奪冠,光榮引退。Sampras紀錄性地奪得14項大滿貫男單冠軍(澳網2次、
溫布頓7次、美網5次),5次年終賽冠軍,但從未參加過奧運會,在法網最好成績
止於4強(1996 年),算是一個遺憾。Sampras作風低調,在球場上表現冷靜、
有風度,發球角度、力度俱備,底線抽擊、網前截擊、扣殺都具殺傷力,是罕見的
全面性球員,也許只有後來者Federer能與他等量齊觀。




阿格西(Andre Agassi)


阿格西(Andre Agassi)的接發球和抽擊的力量(和爆發力),是歷來第一流的。
他也是自 Bjorn Borg後最有「明星味」的網球員,甚至可能有過之而無不及。
1986年轉打職業賽,88年升至世界排名第3位,90、91年3次打進大滿貫決賽皆
鎩羽而歸,91年卻於年終賽上稱王;92年於被認為他最不擅長(之前因為「白色」
服裝要求而棄賽3年)的溫布頓贏得個人首項大滿貫錦標;94年下半年擺脫傷患影響,
首贏美網;95年首次參加澳網就奪標,同年首次登上世界首席;96年贏取亞特蘭大奧運
男單金牌;97、98年受手腕傷影響,排名曾掉至141位。1999年谷底反彈,先贏法網
錦標,成為歷史上僅第5名男子「全滿貫」得主,並取代Sampras,成為年終排名
第1位球員。2000、01、03再3度勇奪澳網冠軍。Agassi職業球員生涯長達21年,
到2003年仍曾不連續佔據世界第1位14週,跟19名世界首席球員交鋒,贏遍重要
賽事錦標,事業幾番起跌,形象從不覊反叛到謙恭有禮,感情生活最後也落葉歸根於
Steffi Graf。論事業成就,Agassi未必是歷來最偉大的網球員,但肯定是極具代表性的一員。





待續~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Aaron Hsu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3) 人氣()